国经学子时评——对卡恩事件的一些思考

来源:日期:2011-05-25阅读(21

国经1001班张家宜

5月14日,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施特劳斯—卡恩在纽约因涉嫌性侵犯被捕,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的关注。面对舆论巨大压力,这位2007年当选IMF总裁前法国财长于5月19日宣布辞去IMF总裁职务。由于卡恩还是法国最大的左翼政党社会党推出的最有可能在2012年法国大选中击败当前的右翼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的人选,“阴谋论”使案件更加复杂。

近年来IMF被广泛关注,一是因为世界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强烈要求IMF发挥其稳定世界金融的职能,二是IMF的改革。至于各国对此次卡恩风波的关注主要原因恐怕还是IMF的掌门人职位最终花落谁家,更精确地说是花落哪种国家,是仍旧来自发达国家还是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IMF对外宣称总裁的选择应贯彻“择优”原则,但其在1945年12月27日成立以来“优”总是来自欧洲发达国家(除了美国人的短暂非正式任职)让人不禁怀疑希特勒的雅利安人优越论的错误性。这次卡恩事件所引起的轩然大波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第二个原因。

其实IMF是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的角力场,美欧之间,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都为着各自的国家利益进行着激烈的角力与博弈。在IMF拥有更多的投票权就意味着对国际金融秩序的更大程度上的影响乃至控制。IMF的总裁更是国家或集团利益极好的代表,各国各集团当然会竭尽全力使“自己人”当选。这也意味着,IMF也反映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和秩序,自成立以来IMF就一直被发达国家控制,欧洲拥有30%的投票权重,美国拥有17%,因为重大事件通过的门槛为85%所以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深刻地反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霸权。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长期两倍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国际经济格局与二战结束后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IMF的各国的投票权重已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国的经济实力,如今的IMF仍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其游戏规则仍旧由发达国家制定,这既损害了广大新兴国家的利益,也不利于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新兴国家当然要要求对IMF进行改革使其更加真实地反映经济格局,更能代表新兴国家的利益。08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 G20取代G8是经济格局的一次洗牌,金砖五国的成立使新兴国家以能够以更加一致的步调和声音维护其利益,变革IMF的呼声更加高涨,2010年10月在韩国庆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在2012之前,向包括新型国家在内代表性不足的国家转移6%以上份额;拥有8个席位的欧盟国家将在IMF执行董事会让出两个席位给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将显著增加。改革后位列世界经济前十位的国家也将位列IMF投票权的前十位。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地位的上升,是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一次洗牌。

此次卡恩风波后多个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都强烈呼吁新的IMF总裁应该来自新兴国家,反映出了新兴国家的自信,不管这次选举的结果如何,都将推动IMF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不仅是IMF,WB(世界银行)、WTO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都是西方经济霸权下的产物,都需要进行变革才能适应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才能长期存在并发会作用的可能性。

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改革后的IMF中将拥有超过6%的投票权,位居第三位,中国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中国应该有领导世界经济的准备。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国家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的需求必然日益紧迫,我们作为最有潜力成为这种人才的大学生应该努力掌握英语与专业知识,锻炼国际化思维,这既是国家社会的要求又是我们就业的坚实保障。